通用大模型时代 机器人“适者生存”
在历年的东莞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,各家代表企业围绕特定主题推介自家产品后,圆桌论坛成为“例牌菜”。
作为会议发起人,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、芯原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客串起圆桌论坛讨论环节的主持人。不同于多数主持人的“照本宣科”,戴伟民像一位掌勺的“大厨”——对圆桌嘉宾作简要介绍,配上自己的观点,再把问题精准地抛给台上相关领域的专家;有时也会把问题同步抛给台下的观众,邀请大家扫码填写问卷,反馈直观体验,会后再逐一统计,全程互动感拉满。
今年的论坛步入了第十四个年头,圆桌讨论选取了时下最热门“机器人”主题,邀请相关从业者热议“智障”与“智能”机器人的边界,也暗暗戳中当下人们对“机器替代人”的担忧。
谈及人形机器人是否是服务机器人的必要形态时,神顶科技(南京)有限公司董事长、CEO袁帝文感慨近年来风向调转,业内重新重视起人形机器人,推断与大模型发展密切相关。
“我们公司2020年创立,当时资本市场(投资人)见到仿生概念就跑掉,觉得不靠谱。”袁帝文说,如今很多大模型公司都很积极地和人形机器人合作,做数据采集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采用人形机器人除了使用者便于接纳与日常共情外,还有一个重要考虑是便于训练、收集数据。深圳市亿境虚拟现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庆提示了个细节——在马斯克的机器人视频里,有很多训练师戴着VR头盔做动作,让机器人模仿学习。
内容来源于证券时报,经工业机器人教育网编辑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