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辅助科研要从可用走向可信
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,检索、阅读文献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。在大模型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,以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渗透进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,科研领域也不例外。
但必须承认的是,在大模型迅猛发展并逐渐进入千行百业的今天,专门针对科研领域的大模型产品仍然不算多,且大多数是试验性质的产品。
虽然目前尚未有太多人工智能产品被应用于科研领域,但已有学者对人工智能进军科研提出了反对意见,认为这会让科研工作者变得懒惰。在严伯钧看来,科研工作者在应该“懒惰”的地方“懒惰”,反而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工作上。
阅读文献前首先要进行文献检索。为此,科研工作者往往需要搜寻大量文献,在此基础上对部分感兴趣的文献进行粗读,以进一步判断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文献。这是实打实的“体力活”。严伯钧认为,在这种情况下,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帮助科研工作者跳过检索、粗读的过程,以更高效的方式直接找到需要的文献,可大幅提升科研工作者的文献阅读效率。
虽然可以借助大模型等工具来检索阅读文献,但严伯钧也不否认读原文的价值。“原文当然要读,但并不一定是每篇都要读。更加精准地定位到需要的文献后再进行精读,是更加高效的方式。”
内容来源于金台资讯,经工业机器人教育网编辑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